馆配图书市场发展的七大趋势

发布时间:2013.09.24      阅读:237次

 

主持人,各类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祝贺首届馆配馆建交易会的召开,祝贺馆配馆建高端论坛的召开,我相信,论坛的召开将对馆配馆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资讯,我也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探讨馆配馆建市场的有关问题。
今天,我重点就馆配图书市场的发展谈点意见,我认为,馆配图书市场的发展有七大趋势:第一,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第二,城镇基层图书馆(室)成为增长新引擎;第三,馆配商日趋组织集团化、业务专业化、服务个性化、利益微利化;第四,数量增长平稳,码洋增长快速;第五,科技类图书更新率不断提高,大众文化需求旺盛;第六,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成为新宠;第七,海外业务开拓成亮点。

1.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

馆配市场的发展取决于四个方面:第一,社会大众对公共文化和科技知识的需求;第二,各类教育的发展对专业知识的需求;第三,文化科技成果的发展;第四,出版业的发展。

就现阶段而言,并且就一个较长的时期而言,影响馆配市场发展的上述四要素,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倾向。特别是社会大众对文化、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在新的时代呈现出蓬勃增长之势。

一方面,我国的公共文化设施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中国梦要求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要求公共文化的发展,公共文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

自2008年以来,公共图书馆成为馆配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与2011年同期相比,公共图书馆码洋同比增长23.46%,2013年上半年较2012年同期增长36.45%。公共图书馆市场的快速增长与国家公共文化建设速度加快直接相关。特别是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以来,国家投入持续增长。

从2012年的图书馆采购会可以看出,馆配市场处于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山东省图书馆馆配会采购码洋突破4000万元;济南市新华书店2012秋季馆配会馆采额达3300万元; 2012南京秋季馆藏图书展销会实现销售码洋超过5000万元。

2.城镇基层图书馆(室)成为增长新引擎

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城镇化,城镇基层图书馆成为馆配市场的新引擎。就公共图书馆而言,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力争使全国县以上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实现60%的县级图书馆达到三级馆以上标准。重点对沿边地区、偏远山区和广大农牧区未达标的县级图书馆改扩建工作给予支持。加强乡镇、社区图书馆(室)及服务网点建设,推进流动图书馆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建设。

从近年来的图书馆采购会可以看出,以前只有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有比较大的馆配业务需求,现在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每年的馆配业务增长也非常快。2011年,中央财政确定的各级图书馆补贴标准为: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5万元,保障了各类各级图书馆采购图书经费实现稳步增长。

社区图书室、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需求量不断增长,并且将成为下一步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城镇基层图书馆市场将成为馆配市场的新引擎,希望我们的馆配商、出版单位要很好地把握机遇,积极为中国的城镇化在文化上作出贡献。

3.馆配商日趋组织集团化、业务专业化、服务个性化、利益微利化

由于教材教辅市场的萎缩,馆配市场竞争加剧。近年来,零售市场萎缩、网络书店挤压,越来越多的新华书店集团开始角逐馆配市场。目前,江苏新华、浙江新华、新华文轩、山东新华等已成为馆配市场上重要的馆配商。其他的一些新华发行集团,也在经营馆配业务。可以预见,在大众综合类馆配图书市场上,以各省新华发行集团为主的馆配商格局不断强化。中小馆配商将日益专业化,并且日益向基层发展。

随着馆配市场竞争的加剧,图书馆采购从粗放转为理智,馆配商的服务日益专业化、个性化,同时,利益日益摊薄。另外,由于市场无序竞争,折扣不断下滑,行业诚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图书馆的关注和担忧。

就馆配商而言,无序竞争不是诚信缺失的借口。馆配商要充分利用商品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抢占市场份额;要积极与出版社合作,共同策划组织实施图书馆营销推广活动,力争为图书馆提高专业化的高质量的全方位的服务。

4. 数量增长平稳,码洋增长快速

由于竞争的加剧,以及可供图书品种的急剧增加,面积的制约等等,图书馆采购复本量减少,品种量增大。有数据显示,图书复本量普遍由3-5本降为2-3本。

数量的平稳增长,甚至趋于下降,将成为馆配市场的常态和难题。这也是整个中国出版市场所面临的难题。但是,数量的停滞不代表市场的停滞。馆配市场图书码洋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有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馆配码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87%。高码洋图书增长明显,馆配图书平均定价上升。从整体馆配市场的单册平均定价来看,2013年上半年的图书单册平均定价为42.66元/册,相对于2012年同期的39.60元/册有大幅度的提升。

5.科技类图书更新率不断提高,大众文化需求旺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技元素不断提升,馆配图书中的科技类图书的更新率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科技类新书码洋比重达到28.60%,而社科类仅为19.26%。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服务人群日益广泛,大众文化类图书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有数据显示,工业技术、文学和经济依然是馆配的三大主力,三者合计占到2013年上半年馆藏码洋的46.6%。同时,文学类上升明显,相较于2012年上半年,码洋增幅达到2.45个百分点,工业技术类和经济类则出现明显的规模收缩,分别下降了1.35、1.49个百分点。

6.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成为新宠|

数字出版技术的新发展必定带来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数字出版产品特别是大数据服务成为馆配市场的新宠。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电子书正在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全球图书馆总预算的使用上,已经有超过50%的资源采购预算用于数字资源。

从高校馆的整体来看,馆配采购的经费有所增长,馆配市场总体在扩大。和前些年相比,数字资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现在已经接近50%;有统计数据表明:全国一百多家图书馆用于采购纸质中文图书的经费增长率为-0.27%,呈下降趋势。

有数据表明,从2006年到2011年,高校图书馆资源总经费从 388万元增长到408万元,其中纸质文献资源经费呈下降趋势,从288万元下降到253万元,电子资源经费则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从78万元增长到172万元。

科技公司在图书馆数字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首先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同时内容提供商也在积极应对数字化资源的挑战。以外研社为例。外研社数字教育事业部成立于2011年底,成立短短一年,2012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2013年预计销售收入2000万元。这一成绩说明,数字出版呈现健康的上升空间。

7.海外业务开拓成亮点

中国声音、中国故事日益成为国际话题,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断取得新发展,馆配市场海外业务开拓成为亮点。

一方面是国内对国际图书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国际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馆配商在这一方面大有可为。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引进大于输出。就数据库而言,以社科文献社调研的包括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8家高校馆数据库采购情况来看,这些大学馆采购的外文数据库占到六成以上,中文数据库仅为三成。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以中文数据库产品开拓海外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这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希望我们的馆配商、出版商和图书馆、技术公司一起,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做出特殊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