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首次采取线上采购模式—— 线上馆配会:疫情影响下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0.09.17 来源:中国出版协会 阅读:179次
□本报记者 张君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版业的线下渠道包括馆配行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此,不少单位开始选择自救,馆配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就是措施之一。9月10日—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北京书友之家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全国馆配商联盟、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采取线上采购模式举行。这是继2020年春季图采会后,馆配行业又一次“云端”尝试。
馆配会从线下到线上的发展,有其偶然因素,也有其必然性。然而,行业对此有何反应,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疫情加速馆配行业转型
馆配馆建交易会之所以选择线上举办有两点原因:首先是疫情使其不得不转移到线上;其次是线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图书品种更多,参与人数更多,订货码洋更多。
人天书店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其实,2003年抗击非典时,人天书店就举办过网上交易会。不过当时环境并不成熟,人天书店对于线上交易会的尝试戛然而止。今年年初,疫情形势的严峻让人天书店首次将春季交易会搬到线上,而成熟的线上环境让它尘封已久的线上“齿轮”开始转动。
“当时我们对交易会的效果做不出任何预测,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最后的结果,客户反应、订货码洋、关注度等都出乎组织者的预料。线上交易会的形式隐藏着一次新的变革。”人天书店董事长邹进说道。
人天书店总经理施春生认为,馆配馆建交易会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趋势,而非改变这一趋势,“当前信息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适应这种大的趋势发展,而疫情恰恰是一个最好的转折点”。
线上馆配会对馆配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天书店正是预判到了这个趋势,在过去的数年间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并做好人才储备,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市场调研、需求报告、程序开发、美工设计、系统测试、征集新书信息、编制和上传数据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了春、秋两季线上馆配会的成功。对此,施春生表示,人天书店未来还将投入一些资金来支持线上馆配会的研发。
线上办会受到行业认可
业内也很认同线上馆配会与线下馆配会相结合的办会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原副馆长、上海天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志荣表示,线上馆配会将成为一种常态化模式,而不仅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
作为馆配产业链的终端用户,出版社的内容与馆配商的服务,都要围绕图书馆的需求来进行,线上交易会正迎合了当前的行业发展需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陈义望也认为,馆配馆建交易会从线下转到线上是明智之举:“线上馆配会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新、公开的交易采购模式,改善整个馆配产业链的生态,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资源建设,更好地促进馆配行业的良性发展,这将是线上馆配会的重要优势。”
首都图书馆原馆长倪晓建在表示认同的同时,希望线上馆配会的形式更为多样,也要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要把线上馆配会做好,应该做好两件事,首先,为了便于用户选购,线上馆配会应该对重点文献做一些介绍;其次,根据各馆从前采购数据,了解每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与采购倾向,进行有目的的跟踪服务与重点推荐。”
线上线下结合是未来趋势
线上交易有如此多优点,是否意味着线下展会的消亡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当下媒介信息交流高度发达的时代,线下展会的意义更多在于“现场感”的体验。每年的线下展会,行业协会、媒体、馆配产业链各方都会利用展会的时机,举办一些奖项评选、高峰论坛等活动,行业希望通过线下展会制造出的舆论场,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以及面对面地探讨与合作。
图书馆界专家认为,线上馆配会是大势所趋,但不能完全替代线下馆配会,将线上馆配会常态化结合线下馆配会是比较理想的模式。吴志荣表示:“线上采购缺乏线下采购的现场感与交流感,所以,每年举行一到两次线下馆配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陈义望对此表示赞同:“线下馆配会能够有效增进产业链各方的沟通,从而明晰需求,增进相互了解,减少整个产业经营和管理的风险,促进馆配行业持续良性发展。”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刘兹恒表示,线上馆配会今后可以常态化发展,线下馆配会则可以浓缩起来,形成双会并举的方式,“一年就搞一两次,并且让活动更丰富一些,而其他的日常馆配会活动则可以转移到线上进行。“